/NICI x MOI 遊戲化社群 GAMINITY
【遊戲與教學之間】
2019 年 MOI 與 NICI 聯名創立全台第一個遊戲化社群 GAMINITY 舉辦三季超過 350 人次參與的精彩活動。在第一季教師與師培生專場,加碼解析遊戲與教學的三種關係,今天,就讓我們來分享給所有想更知道遊戲化的教育工作者們!
【遊戲式教學 Game-based Learning
遊戲式教學,一言以蔽之,就是『以玩為基礎的教學』,更簡單的概念,就是玩的過程即是學習的過程,而遊戲的目標則與學習的目標具有高度相關。
例如在 MOI 經典改編的遊戲【嘿!嫌疑犯在這裡!】以及特別篇【NICI 偵探團】遊戲中,便是典型的遊戲式教學案例,透過玩遊戲的過程,玩家可以直接從中學習如何透過刻板印象與換位思考來建立邏輯與推理。更直接的例子還有用阿瓦隆或說書人來學習成為說故事達人(幹話王)、用埃及密碼來學習簡易數學、用樂高來學習空間結構的基本概念等等。這類玩即學習的狀態,便是我們說的遊戲式學習。
【遊戲融入教學 Game-integrated Teaching
遊戲融入教學與遊戲式教學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玩遊戲本身是否能達成學習目的】,遊戲式教學的概念是玩家完成遊戲體驗後,便達成了學習範疇的成長,然而,遊戲融入教學則是強調遊戲式教學活動的其中一個環節,遊戲本身只是學習過程的一個階段,而不是最終的目標。
MOI 的教育設計師簡單解構教學模組,將教學分成主要的學習範疇、教師要完成的教學結構、學生來達成的關鍵任務三個部分,而遊戲式教學,便是上述三個結構都在遊戲過程中得以完成,甚至不需要教師角色的出現也能達成。在近幾年來,台灣教育界盛行的其實是遊戲融入教學,也就是透過將原本學生要完成的事情,以可能帶來更好的學習成效或動機的相關遊戲來替代,但在這個環節當中,我們尤其要注意這個遊戲的選擇是否能夠扣合知識主軸,以及教師的教學結構能否有效的銜接學習者的遊戲體驗。
例如 MOI 的星際移民遊戲與最佳市長遊戲,都是運用結合遊戲體驗的過程,先由玩家完成遊戲之後,透過教學結構的扣合,來延伸到遊戲原本體驗不到的更高層次的知識主題(以前述兩個例子而言,是遊戲化系統思考的理論)。
在最近的教學現場中,最常出現的問題就是,教師運用遊戲放進教學中,但是除了讓學生稍微玩一下引起動機以外,並沒有其他功能。或是在遊戲後教給學生的內容,其實是學生自己玩遊戲也可以知道的內容,在這樣的情境中,雖然有遊戲的加入,但反而更降低的學習與教學的成效。
【遊戲化教學 Gamified Teaching
遊戲化教學,是將遊戲吸引玩遊戲的人的核心概念結合到教學活動中,你不一定會看到完整的遊戲,但是卻會讓學習者有在玩遊戲的體驗感。
想知道更多,一起來玩玩看吧!04/10 專場
https://www.accupass.com/go/2021gami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