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天超過六百億則貼文的世界,
如何創造屬於你的聽眾呢?
知名行銷媒體的經驗,讓他在不同的專業表演藝術者身邊近身觀察。與泰勒斯(Taylor Swift)的互動促使布蘭登探索社群媒體與粉絲經營的世界,在30天的時間裡面,創造出百萬粉絲經營法則,他說:粉絲經營不是要爆量成長或一夕爆紅,而是要持續穩固有品質的內容以及長期與觀眾/聽眾的連結。
當你不知道什麼是有品質的內容,「向你的群眾提問永遠是個好策略。」不同的媒體存在不同的特性與群眾,每一個粉絲經營者都應該依照不同的對象來設計自己的內容。與其說這是一本社群媒體的經營工具書,其實,這也是一本數位時代的思考導論。
駭客式成長(Hacking Growth)
駭客式成長指的是透過掌握社群媒體的規則來規畫最有效率的成長策略,在本書中,布蘭登首先指出『你認為百萬粉絲值多少錢』的概念,來提出經營粉絲不善用廣告是很難達成的。以布蘭登在北美的觀察經驗為例,他認為要在30天內突破百萬粉絲,大約需要7500-8000美金的廣告預算(約為225000-240000新台幣),並且搭配非常嚴謹的廣告策略,才有可能達成,這聽起來不是一個小數字,「但是如果是實現夢想的成本」,導讀CEO慕羽說,「你願意為你的夢想付出多少呢?」。
布蘭登目前已臉書(Facebook)作為主要的發展媒體,主要是因為目前為止臉書仍然是世界使用率最高的社群媒體平台,此外,臉書的設計基礎就是鼓勵人們互相分享,而創造有分享的內容,是經營粉絲群眾的核心目的之一。慕羽進一步補充,根據1514位民眾抽樣研究指出,目前台灣臉書的使用率約達99%,Instagram則佔約39%(其中女性佔比較高,年齡層集中在30歲以下),第三順位則是Twitter佔比約6%(主要使用者為20-30歲),後續依序是PTT(1.4%,25-29歲)、微博(1.4%,20-24歲以及45-49歲)、Dcard(1.3%,20-24歲)、LinkedIn(1.2%,25-39歲)、噗浪(1.1%,20-29歲)。因此,針對低年齡層仍有較大佔比的臉書與Instagram進行內容經營,在台灣也是非常適用的。針對在臉書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細節與原則,布蘭登在書中也有詳盡的說明。
除此之外,書中引用溝通心理學的流程溝通模式來介紹內容的設計可以遵循的不同法則,慕羽則以台灣在本次疫情裡的狀態為例,指出在不同的模式中可以應用什麼樣的關鍵字句來闡述給特定的模式者:
|思考者(Thinker)-邏輯型-
台灣在疫情防治與患者康復率上,比起亞洲其他地區,本土案例的比例與康復的比例分別是……
|堅持者(Persister)-價值型-
我們相信!台灣做的成就,可以幫助這個世界,實現更好疫情防治策略!
|調和者(Harmonizer)-仁心/感覺型-
我們對全球的危機感同身受,我們了解孤立無援的感覺,我們……
|想像者(Imaginer)-想像力-
試想,如果今天全球可以團結一致共享疫情資訊……
|叛逆者(Rebel)-幽默感-
雖然,台灣抵擋不了假新聞,但是我們抵擋了新冠肺炎…
|推廣者(Promoter)-魅力-
說到底,這是全世界最美麗與堅強的島嶼。
在導讀的最後,慕羽引用作者提到的不同媒體平台特性,總結台灣近年來使用不同網路社群的資料指出,台灣人現在平均每天上網接近8個小時,手機與移動式裝置就佔了將近一半,在未來可見的發展趨勢中,與網路密切關聯的生活只會越來越緊密,我們必須要意識到的是,粉絲經營在社群媒體上並不是一場百米衝刺,而是一場比馬拉松更長遠的慢跑,所以,我們必須做的是持續推出有意義的內容,並且誠心對待每一個平台的追蹤者與粉絲。
CEO創讀會精選金句
- 貼文比不上按讚,按讚比不上分享,你要創造值得分享的內容才行。
- 越早開創屬於自己的內容,越早開始掌控自己的人生。
- 為什麼我們喜歡分享?因為我們認為這麼做顯得我們更聰明,讓我們看起來好像可以幫助到人,也更凸顯自己的見識不凡。
- 不是測試五個廣告,也不是測試十個,而是願意花幾個月的時間測試幾千個。
- 你不會因為每天發文而獲得快樂,但是你可以創造為自己與粉絲帶來快樂的發文。
- 如果只有五年可活,你想要做的事情是什麼?如果剩一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