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教育圈示意圖
這套價值系統透過教育設計方法的再建構,形成以「永續學習者」為核心概念的未來教育圈,將環境永續平衡的概念借用於教育環境中,強調學習與貢獻的平衡,學習者不僅是知識的獲得者,同時也扮演了重要的傳遞與回饋者,這樣知識交流與互動的價值,也是知識經濟時代最核心的人才需求。
在未來教育圈中,我們覺察到未來的教育需求無法單獨依賴學校單位來滿足,必須同時考慮到社會全體的不同面向,尤其是學習者本身、社群端點與企業端點。其中,學習者的框架已經不僅限於幼兒園到大學研究所的學生,而是泛指永續學習者(Sustainable Learner)這樣的核心概念,這也成為未來教育圈中的核心願景:2018年版本永續學習者為九個向度的其中之一,主張學習的發展應該是循環、平衡與互動的永續過程。經王慕羽與孫瑋澤(2019)提出更完整關於永續學習者的研究後,將定位修訂為教育圈核心,另外八個向度都以永續學習者為核心,強調學生能夠將知識吸收後轉化進行產出、創造、應用,或是將相似的概念套用在不同的領域。這也包含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培養一種將學習歷程與成果分享或貢獻於他人與社會之中的情意態度。
關於未來教育圈中不同核心概念的介紹,簡述如下:
- 無時空限制(Whenever Wherever):無時空限制指的是透過科技的發展與全球化的進程,教育的發生將逐漸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實現跨時間或跨空間的教育環境。
- 個人化學習(Personalized Learning):根據研究趨勢指出,教育的發生將逐漸邁向個人化的發展,其中學習者將是個人化的主體單位,因此個人化學習歷程的設計將成為新的教育典範,尤其是學習的過程需要依照個人的需求給予適當的資源與目標。
- 創造學生所有權(Student-Ownership Empowerment):與個人化學習密切相關的便是學習者能否參與自身的學習決策,學生需要擁有參與決定自己的學習歷程的權利,才能妥善的表達與針對自己的學習狀況進行有效的評估與執行;在 MOI 2019 年與現場教師的調查與訪談研究後,強調關鍵概念為學生能否獲得參與制定自己學習計畫的賦能。
- 資訊素養(Information Literacy):資訊素養指的是個人能否對獲得的資訊進行接受、理解、加工、產製與創造等相關功能與批判性使用的整合能力,是全世界共同認定的21世紀人才所需的素養。
- 師徒關係(Mentorship):師徒關係指的是教學者與學習者身分的轉變,隨著無時空限制與資訊發展的環境變化,數位資源與實體資源都比以往來得更加豐富複雜,學習者與教學者之間從過去的層級關係轉變成學習夥伴式的師徒關係,兩方共同針對同樣的學習目標展開學習過程,而非傳統教學者設定教學目標與學習成就。
- 嶄新評量(Whole New Exam):隨著學習者的學習型態與自主權改變,教育環境將需要更多元豐富的學習評量,這類型的評量至今尚未有充足的實證性證據與研究指出適用的模型與發展趨勢。
- 場域經驗(Field-Experience)與生活導向(Life-Oriented):2018年版將兩者視為個別獨立的向度,2020年修訂版則將兩者視為需要相輔相成的互補項目,指學習的發生著重於是否可以與「生活經驗」相互連結,並且透過實際進入與學習知識相關連的「場域應用」知識,以達成學習與實踐的循環互動。
奠基在上述未來教育圈與永續學習者的願景之上,MOI Education正式開始發展一套能通往未來教育圈與永續學習文化的策略,這就是教育設計方法論(Education Design Methodology)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