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OI Education 執行設計長|王慕羽

波蘭文豪瑞薩德卡普欽斯基說:越過自身經驗的邊境,就是世界。

我認為,不是世界太大,而是我們很小。

未知的選項與已知的徬徨

Issac Asimov 在 1988 年說,人生中最傷心的一個部分,就是科學累積知識的速度遠遠快過於社會累積智慧。我們的世界已經彼此串聯在一起,舒適圈卻窄到幾乎只容得下自己,或是幾乎等同於自己的人事物。因為舒適圈越來越窄,所以人類集體變的更加脆弱,脆弱使我們徬徨,並且偽裝自己的堅強。然而,待在舒適圈中堅強是沒有意義的,而我們卻又脆弱的不敢面對舒適圈以外的地方。

哲學家尼采說:殺不死我的使我更堅強。舒適圈裡是不會有任何危害生命的風險存在,若有,大概也是天命而來的緣分與意外。人們總說不要去冒險,但不要去冒險究竟是理智還是脆弱?我們成為最有智慧的人類,卻比以往任何時刻都要懼怕死亡,甚至許多時候其實只是擦傷。

Bohit 在 2020 《洞見趨勢》的觀點中,指出成為未來的趨勢觀察者,必須要具備勇於挑戰的冒險家心理,在未知的環境中隨機應變,並且勇於迎接缺乏正確答案與未能妥善掌握的事物。除此之外,我認為,你也應該具備教育設計師對價值與問題的敏銳直覺,並且持續不斷嘗試提出對你自己與世界更好的方案,因為只有持續不斷探詢什麼會讓我們變得更好,我們才有可能真的變得更好,第一步,勢必得從離開舒適圈開始。

瑞薩德.卡普欽斯基說:越過自身經驗的邊境,就是世界。我們在自身經驗裡徘徊,嘗試躲避一切自己不能掌握的事物,而舒適圈則是我們自身經驗裡的天龍國,在這裡我們都成為自己的創世神,張牙舞爪而與世隔絕。從遠處旁人的角度來看,自然而然像是一齣滑稽的喜劇。正如同卓別林說:如果用特寫鏡頭看生活,生活就是一個悲劇;如果用長鏡頭看生活,生活就是一場喜劇。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