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MOI Education 世界樹設計師 陳馬克
說書人/MOI Education 執行設計長 王慕羽

有時候,真理會敗在武斷手中,但當武斷者話講得太滿,終究會造成更大的不確定性。-《全光譜思考力》

隨著後類別時代來臨,我們邁向美國陸軍軍事學院所描述的 VUCA 環境,世界變得越來越多變、不確定、複雜、模糊。過去直覺簡單的分類方式與標籤方式將不再適用於多數的人事物,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無論在橫向與縱向都發展多項專業觸角的 MOI 執行設計長慕羽現身說法,以矽谷未來學院特聘研究員 Bob Johansen 的專題著作《全光譜思考力》為基礎,提出斜槓人才的未來思考趨勢。

未提供說明。

當我們馬不停蹄地追求斜槓,真的知道斜槓是什麼嗎?

2017 年,專欄作家 Susan Kuang 將『斜槓青年』一詞引入華文世界引起轟動,引發青年族群開始追逐「斜槓」的人生,在斜槓青年一書中,有一段話與全光譜思考力所倡導的價值相仿:

如果相信人有多重潛能,人生也可以有其他可能,那麼他就會選擇體驗與嘗試不同的事,讓自己成為更多面向的人。』-《斜槓青年》

然而,隨著斜槓一詞爆炸式的進入青年世代,人們對斜槓的本質似乎失去了焦點,我們將斜槓視作多種頭銜的加乘,似乎認為只要我是一個斜槓者,就不需要在單一領域成為一個專業的工作者。2017 年後,我們看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名片或職銜上寫著一個又一個斜槓的抬頭,但真的問起這些斜槓的工作經驗與專業能力,往往會換得模糊不清或左右言他的回應。事實上,斜槓一詞的根本來源,應該是指多元多重的職涯型態,依據職銜與專業來界定是否具備多元多重,又依照同時或先後區分為平行多重職業或連續多重職業。

說書人慕羽指出,究竟什麼算是一個職銜與專業?用最簡單的方式來理解,就是一個仁能否在這個職銜與專業領域中有市場,並且持續的有市場。例如「專欄作家/平面設計師/投資人」,他能不能在專欄持續的有邀約與作品,能不能持續接到平面設計的案子並產出令客戶滿意的成果,能不能有委託人持續的注入資金並獲取對應的報酬。如果其實只在專欄有作品與邀約,充其量只能說是「具有平面設計與投資經驗的專欄作家」。

全光譜時代將迎來更多元多重的選項,但不能夠失去專業性

所謂的後類別時代,就是指我們越來越無法輕易的分類人事物,例如過往的連續劇中,正派與反派通常具有截然二分的特質與行為。但當代的電影或電視劇,我們時常可以發現正派角色有他邪惡劣質的一面,反派角色也有其真誠或正向的特質。因此我們必須要擺脫傳統非黑即白或概括化的觀點,而要能質問事物的流動性與未定性,這就是 Bob 所說的全光譜思考。

Bob 進一步指出,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將會面對三種趨勢:數位清晰過濾器的誕生、分散式管理網路的形成、數位原生代影響世界。其中,數位原生代指的是約莫 2005 年以後出生的人,絕大多數的他們在義務教育階段以前,就已經接觸過至少一種以上的智慧型數位產品。這群數位原生代將具備更強的人機互動能力、更個人化的經濟模式、也會以數位身分來理解這個世界。

然而,全光譜的趨勢下也有一些未來的隱憂正在形成,例如貧富差距將會在複雜的情境中以更多元的形式加劇、數位犯罪的型態與強度也會以更強而有力的方式威脅真實世界、氣候變遷也將在科技蓬勃發展的過程中加速變化。整體而言,全光譜並非意味著世界將朝向好或壞世界將朝向好或壞發展,而是勾勒一個根據現在的狀態前進將有可能迎接的未來。

說書人慕羽再次強調,全光譜是強調我們不要落入非黑即白的二分化謬誤,不代表這個世界就沒有黑白、標準、好壞。全光譜的環境將對「專業」這個概念造成兩個可怕的威脅,其中一個是 Dunning-Kruger 效應,這將使得人們認為「我再無知,都可以透過網路上蒐集到的資訊,跟所謂的專家平起平坐」,而且因為這些資訊,「人們甚至無知於自己是無知的。」

慕羽更進一步延伸他的觀察指出,現在的人開始形成一種新的「智慧委外症候群」,我們開始將過量的資訊處理或相關服務委託給智慧或智能產品,進而減低自己的認知負荷。然而,過度將這些認知外包給數位科技,人類個體很有可能反而進入智慧下降而引起一系列的相關症狀。

趨勢正在變化,我們都在迎接變化

未來學院提出由此刻到明天,我們將要迎接的思維轉變模型,其中至少包含兩條曲線,一條是今天流行但總會沒落的思維,另外一條則是目前不甚顯著,但未來將逐漸主流化的思維,人生必須不斷地從這樣的思維變化中,調適自己迎接改變與思考模式的能力。

活動的最後,慕羽總結時與大家互相勉勵,希望在全光譜逐漸到來的時代中,我們都可以成為一個立體的人,以立體的方式來理解這個世界。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