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欄精選好書

生活,有所寄託…|遠流摩書會《有植物的美好日常》

主持人/MOI Education 執行設計長 王慕羽說書人/MOI Education 愛迪爾設計師 周瑞勤 看看身邊的植物吧!它們永遠默默陪伴著你,無論你是否留意到,或不小心把它們種死了。植物的愛無所不在,只要你願意領受。-《有植物的美好日常》 如果你是一種植物,會是什麼樣子的? 「如果你是一棵樹,會是什麼樣子的樹?」「如果你是一種水果,會是什麼水果?」「如果你是一種動物,又會是什麼動物?」這類的問題時常出現在 MOI 不同類型的活動中,穿插著許多創意思考與腦力風暴的樂趣。Katie Vaz 在練習植物插畫時,突然被植物帶回自己的回憶生活之中,重溫初任男友的玫瑰花與兒時爺爺的小田園。今天,我們以這個問題出發,探索生活,從何處有所寄託... 愛迪爾設計師瑞勤是一棵這樣子的樹:多年生木本(這樣就會有年輪跟粗壯的樹幹),但是不用太高(大約 180 cm)就好的樹。每年固定的時間都會綻開經典款的花,四季又會依照不同的節氣與環境,綻開季節限定款,吸引不同的動植物交流。終其一生,可能會開數百種不同的花朵,成為一個花界的 social 傳奇。 摩書會的參與者們,也分享了不同的植物認同,例如「希望是一棵不會開花的樹,因為不喜歡花很快開了又落了的感覺」、「想要當一株會開花的被子植物」、「想要成為種子,長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主持人慕羽則說:如果我可以成為一株植物,我希望我是倒過來生長的植物,從開花開始,把花收起來,把葉子與莖折回去,由棕褐色轉為綠色,最後收進土裡的感覺。 植物花語|FOREST 專注花語測驗 2020 年,台灣的遊戲化應用程式設計團隊提出非常有趣的植物養成時間管理 APP,中文名稱為「專注森林」(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c.forestapp&hl=zh_TW&gl=US),其中一年特別推出了花語測驗,可以透過簡單幾個問題進行專注類型的花語心理測驗,以下是三位參與者的分享:…
Muyu
2021 年 3 月 31 日
教育專欄精選好書

斜槓人才的未來思考趨勢|遠流摩書會《全光譜思考力》

主持人/MOI Education 世界樹設計師 陳馬克說書人/MOI Education 執行設計長 王慕羽 有時候,真理會敗在武斷手中,但當武斷者話講得太滿,終究會造成更大的不確定性。-《全光譜思考力》 隨著後類別時代來臨,我們邁向美國陸軍軍事學院所描述的 VUCA 環境,世界變得越來越多變、不確定、複雜、模糊。過去直覺簡單的分類方式與標籤方式將不再適用於多數的人事物,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無論在橫向與縱向都發展多項專業觸角的 MOI 執行設計長慕羽現身說法,以矽谷未來學院特聘研究員 Bob Johansen 的專題著作《全光譜思考力》為基礎,提出斜槓人才的未來思考趨勢。 當我們馬不停蹄地追求斜槓,真的知道斜槓是什麼嗎? 2017 年,專欄作家 Susan Kuang 將『斜槓青年』一詞引入華文世界引起轟動,引發青年族群開始追逐「斜槓」的人生,在斜槓青年一書中,有一段話與全光譜思考力所倡導的價值相仿: 『如果相信人有多重潛能,人生也可以有其他可能,那麼他就會選擇體驗與嘗試不同的事,讓自己成為更多面向的人。』-《斜槓青年》 然而,隨著斜槓一詞爆炸式的進入青年世代,人們對斜槓的本質似乎失去了焦點,我們將斜槓視作多種頭銜的加乘,似乎認為只要我是一個斜槓者,就不需要在單一領域成為一個專業的工作者。2017…
Muyu
2021 年 3 月 22 日
教育專欄精選好書

遠流摩書會|《危機時代》後疫情時代的經濟與理財

/說書人:MOI Education 執行設計長 王慕羽 『超越雷曼的危機正在路上!COVID-19 只是末日的開端!』曾經預言 2008 雷曼兄弟經濟垮台的傳奇投資人 Jim Rogers 這麼預警。2020 年全球經濟成長率 -4.4%,各國股市卻普遍創歷史新高,Rogers 指出,我們需要懷疑一切人們認為皆然的常識。 1970 年,年僅 28 歲的 Jim Rogers 與後來被稱為金融巨鱷的索羅斯合作創立量子基金,其後十年道瓊工業指數成長 20%,量子基金則成長 3,365%。1980 年代Rogers 宣布退休,成為個人投資者,不僅精準判斷…
Muyu
2021 年 1 月 19 日
教育專欄精選好書

精選好書回顧|巨嬰國

『你不跟我玩,我就哭喔!』 神隱少女裡穿著紅色肚兜的坊寶寶這麼說。 這一句話,象徵著所有巨嬰的心態, 不只是中國,或許也已經深入台灣。 中國心理學家伍志紅長期關注中國民族心理學發展,歷時對中國民族心理21年的長期觀察與5年的寫作歷程,甫一出版的集大成之作《巨嬰國》,旋即被中國政府強制下架收回。他說,中國人的集體心理年齡沒有超過六個月,心理特徵包含:病態共生、全能自戀、偏執分裂。 2020年COVID-19 席捲全球,意外展示台灣巨嬰化? 2020年歷史性大事件 COVID-19 席捲全球,對全球經濟、文化、教育、政治產生相當的衝擊,在疫情擴散的期間,台灣超前布署的反應享譽全球,也成為政府進行疫情外交的最大籌碼。然而,台灣社會的巨嬰現象卻逐漸明顯,例如政治圈裡「我說話就是這樣,你不喜歡可以不要聽」的自戀排擠、學術圈充斥許多「來同學幫我開一下投影機」拒絕學習科技的學究、社群媒體所營造的「你反對我我就肉搜你」後事實霸凌。究竟什麼是巨嬰?我們應該如何避免在巨嬰文化裡自我毀滅?來自 MOI Education 的導讀CEO 王慕羽,以橫跨17國32個城市的國際經驗與對台灣的在地觀察,提出他的巨嬰指南。 所謂的巨嬰,就是指身體發展到達成人,心理發展卻仍然是嬰兒,根據伍志紅指出,中國人整體的心理發展水平,是未滿六個月的口腔期嬰兒。這樣的嬰兒以「滿足口慾」為行為訴求的特徵,這點可以從中華「吃」文化完全體現出來,這世界上沒有一個民族比中華民族整體還要更講究與享受吃食。除此之外,巨嬰的心理發展也會由三種主要的要素所主導,分別是無法切割界線的「病態共生」、對自己有盲目崇拜的「全能自戀」,以及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偏執分裂」。因為有群體性的巨嬰心理,中國人形塑了一套獨特的表現形式,包含中國式家庭由巨嬰父母複製巨嬰子女;中國式好人都好的沒朋友好的難成功;中國式孝順讓人性被反覆的壓抑與逆轉。最終,整個民族都陷入一種自我封閉的孤獨迴圈。 巨嬰國的關鍵概念 👉巨嬰三要素:病態共生、全能自戀、偏執分裂。 👉共生心理:中國文化的本質都在找母親,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全能自戀:我們都是全能自戀的龍,會暴怒,否則無助,最後妄想。 👉偏執分裂:不屬於我的不能與我共存,這世界只能以我的標準截然二分。 👉中國式好人的共同特徵:付出、給予、封閉、麻木、缺乏力量、沒有欲求,扮演沉默的大多數。 👉孝就是順:孝道本來不是孝順,但是在中國文化的詮釋中,孝道成為了巨嬰的枷鎖、人性的逆轉。 CEO創讀會精選 10大金句 中國式巨嬰特權的一體兩面,就是一個哆啦A夢跟一個大雄媽媽。…
Muyu
2020 年 11 月 20 日
教育專欄精選好書

精選好書回顧|下流世代

你是千禧世代(出生於1980-2000年)的一份子嗎? 如果是,那麼你現在有兩個選擇: 成為人生的翻轉者,那意味著此刻起你將比大部分的人需要更多努力與付出,或也可以什麼都不做,直到接下來四十年後退休,你會詢問自己:你的人生花了75,000個小時在辦公室裡過著日復一日的生活,那還包含了你生命裡最精華的二十年,你最終換得了什麼? 無論你怎麼選擇,2020年,各位將見證千禧世代向下流動的開始。 我們正活在焦慮年代,並且加速的向下流動 經濟分析不等於經濟預測,我們幾乎無法做到經濟預測。至少,我們可以根據現在的經濟政策帶我們走向何方?以目前世界最大強國美國為例,經濟政策的優先要務是防範社會底層有太多人落到低於貧窮線太多的地方,接著是保障較富裕階層的收入持續成長,尤其是最富裕的 1 %,最後,才是顧及到中等階層的收入。 依照這個政策模型發展,2050年的美國,將有半數人口陷入貧窮或近貧窮狀態,中產階級將完全消失,這半數人口的家庭(三至四人)要靠相當於現在的2.7萬美元度過一年,同時,全世界前1% 的家庭平均年收入,將從160萬美元成長到500萬。 然而,那五百萬不比現在的160萬元多多少,但是相較於其他人造成的痛苦卻會龐大數倍。未來所謂五百萬的家庭年收入實際上能買的奢侈品可能。作者指出,所幸,還沒有跡象顯示這種未來已經到了不可避免的程度。為了尋求另一條路徑,作者依照「世界總體經濟會成長嗎-所得分配會平均嗎-社會變遷是和平的嗎」為矩陣,提出八種可能的趨勢,其中,如果可以實現「總體成長-分配積極平均-和平改變」,那我們將迎來一個豐足團結的社會。 下流世代的關鍵概念-後事實時代的大染缸 二十一世紀的社群媒體發展帶領我們進入後事實時代,客觀的事實不再比主觀事實重要,不僅限於低教育階層,連專家與菁英都加入了這個後事實遊戲。這導致了社會氛圍兩極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理性政治也因此難以運作,社群媒體的同溫層演算法,甚至加劇了許多大型的族群,前美國總統歐巴馬說:如果我們不嚴肅看待事實並分辨真假,不能夠區分政治宣傳和嚴肅的主張,我們就會惹上麻煩。 後事實的影響逐漸引起眾人的關注,學術圈、政治人物,甚至社群媒體自身都開始展開行動,但仍然阻止不了我們將迷思當作現實。常見的紅鯡魚策略,就是指人們透過與議題缺乏直接關係的事實誤導討論方向,導致我們認為許多的行動會成為負擔不起的後果而自我實現這樣的敘事關係。 因此,作者認為現在的經濟體制需要實現一場沒有人流血的革命,揚棄負擔不起的敘事、實施團結豐足的革命、改變反事實的思維、生產充足並積極公平分配,作者最終以豐足宣言來闡述這樣的革命: 我們為什麼無法抵擋這股潮流? 因為我們根本沒有在抵擋。 長久以來,由政府來解決問題似乎是我們負擔不起的選項。 但事實上我們確實有很多選擇,而且有很多事實在支撐我們的選擇。 CEO創讀會精選 10大金句 我們正在不斷的目標侵蝕自己,從夢想、願景、甚至生活,所以需要改變。 Paul Singer「查查倫敦、曼哈頓高級藝術品的價錢,你就知道全球最極致的惡性通膨是什麼樣子。」 工業革命造成了無數人失業的過渡期,你認為下一個工業革命會比較好嗎?…
Muyu
2020 年 11 月 20 日
教育專欄精選好書

精選好書回顧|財務自由

你是千禧世代(出生於1980-2000年)的一份子嗎?你覺得這個社會沒有空間讓你一展長才,自我實現嗎? 如果有任何一個答案讓你猶豫那麼你正在讓夢想陷入被薪水與數字淹沒的危機! 所謂的財務自由,並不是有一天你起床之後閒閒沒事癱在沙發上,追著Netflix的所有片單過著日復一日的單調生活。真正的財務自由,應該是你能過想過的生活、去想去的地方,以及做真正想要做的工作。 那麼:「你真的想過你的財務自由生活嗎?」 大部分的人認知財務自由都是從錢的角度,其實「時間比金錢珍貴」 有錢就可以實現一定程度的自由,你可以拿出一張白紙,列下如果明天不用為了賺錢出門也可以有一樣的收入,你想要做什麼? 如果你想要待在家裡放假一天,那你可能沒有真的準備實現財務自由,因為那件明天想要做的事,也應該是你願意每一天充滿熱忱重複不斷去做的事情。 大部分的人認為財務自由就是努力工作,可是當我們看看周遭絕大多數的人工作大半輩子以後退休,真的財務自由了嗎?為什麼你從大學或研究所畢業開始的40年,甚至包含了你人生最最精華的20年,要在重複不斷的辦公室裡度過?等到65歲退休發現自己在辦公室總共待上70000個小時,換得了什麼? 《財務自由》一書告訴你掌握追尋財務自由的關鍵心態,還有在這段旅程裡你可能會經歷的起起伏伏與實用工具。例如時間比金錢更珍貴,尤其是被愛因斯坦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複利效應,而且金錢與時間從來就不是線性的關係,我們為什麼要被用小時算錢的方式綑綁自己的價值? 本書中財務自由的定義是:依照自己的消費與需求制訂財務自由計畫,透過理財與投資來打造你的被動收入。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本書提到的財務自由不是一個僵化的數字或不切實際的想像,而是透過審慎的計算與評估,不斷推敲與修正的財務計畫。 財務自由的關鍵概念  財務自由七階段:認清現實🡪養活自己🡪喘息空間🡪穩定成長🡪擁有彈性🡪財務獨立🡪坐擁財富。  時間比金錢珍貴:時間是人類唯一無法挽回的珍貴資源。  很多人以為財務自由主要是靠投資,錯!第一關鍵是理財,投資只是幫助理財的絕佳策略。  分享知識,尋求對的協助,你會獲得數倍的收穫。  累積財富的過程中,不要因為財富增加而讓消費跟著增加。  一個月有多少的被動收入能讓你感到安心?把這個數字乘以 300,就是你的財務自由數字概略估計值。 CEO創讀會精選 10大金句 最簡易讓你獲得你想要的東西的方式,就是努力讓自己值得擁有它。大部分的人人生最後悔的兩件事,一件是沒為自己活,一件是太努力工作。財務自由最重要的一個策略,就是瘋狂尋找各種賺錢的方法。一盎司的行動相當於一頓的理論。用盡你所有的能力去學習,你們面臨的是有史以來最困難的時代!算清楚你的複利成本,那台1萬元的Switch可以是15萬的價值。立刻、立刻、立刻展開你的財務自由計畫,而且每天檢視它。無論你有多認真努力追求財務自由,不要忽視生活中的其他面向。讓你自己完全投入目標,永遠謹記你財務自由的生活樣貌。不要成為大家,因為大家都沒有財務自由,你只要成為自由的那一個就好。
Muyu
2020 年 11 月 20 日
教育專欄精選好書

精選好書回顧|反脆弱

當黑天鵝事件發生時,你是成為焦慮恐慌中的易碎品,還是在危機中掌握時機的逆勢贏家? 作者 Taleb 在2007年出版黑天鵝效應,被譽為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最重要的十二本著作之一,2012年出版反脆弱,描述為比黑天鵝效應更完整的思維論述 如果你尚未看過黑天鵝效應,你可以將之視為「不可預測性、罕見,而且具有高影響力的事件」,這類事件不可能被完美估計,因為人類的預測能力無法掌握所有變因。 2020年黑天鵝世界再度啟動,誰因此變得強壯? 2020年黑天鵝世界再度啟動,當全美有超過4000萬人口面對失業需要社會救濟才得以生存時,美國前1% 的富豪資產卻成長了 4060 億美元。這樣的現象就是反脆弱,也就是當面對壓力事件時,反而可以表現得更好 作者指出,所謂事件的風險是無法衡量的,但是脆弱性可以,只要在黑天鵝事件中獲得的上檔利益多過於下檔損失,就可以稱為反脆弱,如果抗拒改變,頂多只是強固或堅固而已 當我們談到反脆弱的時候,必須理解深奧系統與非深奧系統的不同。所謂的深奧系統,是指有機運作的穩定系統,這類系統喜歡小型的隨機性,需要在不同壓力變化之間自我調適,並且系統相互依存性高,而當缺乏一些小型壓力時,系統反而可能萎縮或老化 與之相對的非深奧系統猶如機器,厭惡隨機性並且不需要自我調適,以個別的方式運作,而壓力反而造成機器的疲乏。 這樣的系統不僅有類型的區分,也有層級的不同。作者指出,一方的反脆弱是得自其他人的脆弱。而整體系統的反脆弱性,常常展現於犧牲子系統的脆弱性所獲得。 這也與大自然物競天擇相似,我們犧牲某一小部分或層級,來成就更高層及整體的進化。因此,你需要具備槓鈴法則,將大部分脆弱的地方放入安全且強固的部位,拿一小部分的地方不斷去嘗試高風險但可能促成你反脆弱的小型隨機事件。最終,實現讓你的整體在面對變化時,承受所知有限的痛苦,但無法評估上限的利得。 反脆弱的關鍵概念  反脆弱:反脆弱不是堅韌或強固,堅韌是抗拒改變,保持原狀;但是反脆弱在面臨壓力的狀態時可能表現的更好。  Neomania:我們建立容易肉到黑天鵝事件影響的大型系統,卻稱作進步。  深奧系統的基本概念是,現實生活中『因』本身的概念不是幾乎不可覺察就是無法定義。  有時候抽走壓力對深奧系統有所傷害,有時候我們甚至需要添加隨機壓力。  所謂的現代化,就是人們大規模支配環境,磨平世界既有的鋸齒狀的行為。  槓鈴法則:將大部分放置於安全的部位,拿一小部分去面對隨機風險。  否定法則:我們知道不對的事情,遠多過於對的,所以要先去除脆弱性。 CEO創讀會精選 10大金句…
Muyu
2020 年 11 月 20 日
教育專欄精選好書

精選好書回顧|解密陌生人

為什麼我們總是看錯人?為什麼我們會因為誤判了某個初次見面的人而付出代價?情侶?員工?老闆?客戶?朋友? 作者 Malcolm 跨領域整合法律、心理、社會層面,以真實案例的故事,打破我們一直以來不自覺所犯下的識人謬誤,繼暢銷書《決斷兩秒間》、《異數》等知名作品後,本次導讀 CEO特別結合創業經驗中的陌生人以及自身犯罪心理學背景的觀點,解析「陌生人」對於身處 2020 年全球危機與變革的我們具有什麼樣的連結與影響,尤其是在千禧世代的數位原住民,應該如何在網路世界與真實世界中,審慎面對每一個你或許以為自己很熟悉的陌生人面孔 為什麼要為了一起案件寫一本書? 震驚美國的布蘭達案,描述警官攔查布蘭達汽車所引發的一系列衝突,布蘭達因為變換車道未打方向燈(她是為了讓後方警車通過)以及在車內抽菸而遭到逮捕,三天後自殺。 這起案件不僅僅牽扯到種族(警官是白人、布蘭達是非裔美國人),也牽涉到執法的疑慮,為了釐清背後存在的結構性問題,作者決定寫這一本書來闡述人類識人慣性的特性與限制。 本書透過古巴投誠間諜背叛卡斯楚為引言,帶出人類面對陌生人的第一個謎題:為什麼我們分辨不出來對方到底是不是在說謊? 甚至連受過專業訓練的情報人員也無法識破雙面間諜的偽裝?接著又透過張伯倫會見希特勒所作出的誤判,以及紐約州法官與AI輔助假釋判定系統的表現,探討更進一步的問題:為什麼親眼所見可能比不看見更容易出錯? 在創讀會的過程中,導讀CEO也透過改編書中提到的文字聯想測驗,讓參與者親自體驗在自我解讀與解讀他人時,我們的策略會產生多大的偏誤。 這導致人們在判讀他人意圖或行為時,時常陷入以偏概全或缺乏脈絡的判斷。這樣的判斷,便會形成陌生人預設為真的謬誤與透明性的謬誤。 在整本書中,作者巧妙的使用了十幾個不同的故事與案例交錯扣和陌生人的議題,導讀CEO 特別結合犯罪心理學觀點,提出我們如何建構更好「解譯」陌生人的三副眼鏡:去真實預設、模糊化、耦合性歸因。以及這三副眼鏡如何幫助我們面對2020年以後的數位陌生人與後適時陌生人。 解密陌生人 的關鍵概念 陌生人謎題:為什麼我們分辨不出他在說謊?為什麼眼見為憑反而容易出錯?。 預設為真理論:我們會在面對具有疑點的事物時產生不對勁的感覺,但這個感覺如果沒有一個觸發點(Trigger),我們便不會產生具體的質疑。 透明性謬誤:又被作者稱作六人行謬誤,指的是我們會有一種期待,對於外顯的表情完全符合內在的感受。然而,驚訝的人未必看起來驚訝,有情緒問題的人未必彰顯出情緒問題。 轉移理論:具有特定意圖與動機的人,會透過各種方式達成目的。 耦合理論:具有特定意圖與動機的人,遇到特定的條件時會產生特定的行動。 CEO創讀會精選 10大金句…
Muyu
2020 年 11 月 20 日
教育專欄精選好書

精選好書回顧|洞見趨勢

關於明天的自己與世界,你有什麼樣的想像? 五年後呢?十年後呢?  2020年一月,《洞見趨勢》英文版首次發行後馬上面臨新冠肺炎爆發席捲全球,顯然,新冠肺炎並不在這次的趨勢分析中發生。然而,作者羅希特.巴加瓦所提到的種種趨勢,卻在疫情發生的當下不斷加速演進,過去從未想像過的串流媒體、數位貨幣、臉部辨識、遠距教學,以及本書中提到的十大新趨勢,橫跨個人、性別、社會文化、教育變革、心理、商業、科技資訊等領域觀點。  「我們很難想像十年後的網購,大家會期待更慢的貨運或更不便利的客戶服務」亞馬遜創辦人貝佐夫這樣指出他如何思考亞馬遜此刻的策略。本書的原文書名翻譯為中文是「不顯著的大趨勢:如何看見其他人忽略的事並預測未來」,與其說這本書是一本科普書,不如說是邏輯扎實的思維書。  洞見:不易察覺的細節所隱藏的巨大線索  導讀CEO以「你對未來有什麼看法」展開這一次的創讀會互動。 創讀夥伴們提出了包含「世界會越來越便利」、「可能會有世界末日」、「全球化的強度會越來越強」以及回歸到個人覺察層面的「無論世界如何變化,我們仍然在做好我們此刻的自己」。 事實上,預測未來本身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觀察趨勢卻是我們可以從人們忽略的細節推敲出來的脈絡,作者指出,這一本書並不是為未來指路,而是告訴每一位讀者我們如何觀察生活,如何成為一個洞見思考者。  2020年洞見趨勢究竟看見了什麼樣的發展可能?創讀會以開門見山的方式首先彙整了書籍中的十大趨勢: 強化個人特質打破性別框架速成的知識懷舊復古風潮人性化體驗注意力就是財富有目標的獲利數據爆量科技保護偵測以及流動型商業模式 為了讓討論具有焦點,本次聚焦在打破性別框架、速成的知識與人性化體驗三個趨勢來深入的剖析,這正好與曾經舉辦過由林薇 Vivi導讀的《性別打結》場次呼應,並且結合慕羽教育設計領域的專業觀察與經驗。  除了分析三個焦點趨勢以外,這場創讀會更深入帶領創讀夥伴進入洞見思考者的世界,順著本書作者的脈絡掌握如何觀察生活中並不顯著的細節以及背後所代表的邏輯概念。導讀CEO慕羽轉化本書精華,提出洞見思考的五種身分比喻,讓大家更快速的掌握洞見要素與概念,包含偵探、科學家、探險者、哲學家、紳士。  在導讀的最後,慕羽提出反趨勢並補充作者曾經在過往幾年提及的英雄設計趨勢,為大家指出從個人到台灣社會到國際脈絡,所觀察到的不同可能指向未來趨勢的蛛絲馬跡,並邀請參與者對未來提出新的想像與思維,獲得豐富的回饋,包含「感受到在龐大的趨勢中聚焦並不容易,導讀CEO補充很多」、「用各種職業來比喻(洞見思考者)的點蠻喜歡的」、「希望從改變我們的想法進而改變我們教育下一代的方法,再去改變下一代的思維」。  CEO創讀會精選金句  無論世界如何變化,我們仍然在做好我們此刻的自己。 蔦屋書店創辦人增田宗昭:未來,企業將會全部變成設計師集團。不能改變的企業將無法成功。 捷徑文化使我們失去第一手體驗,以及累積智慧的過程最關鍵的學習環節:練習與嘗試錯誤。 脆弱與瑕疵才是世界上的真實,矛盾與沒有答案才是生活,我們必須在科技化的社會裡變得更加體貼,才彰顯出人類的價值。 Carol Dweck 心態致勝:成就其實完全取決於個人心態。 透過人工智慧與自動化科技,人類社會的顯著進步將使大自然得以生存,卻離我們將越來越遙不可及。 Humanity has the stars in its future, and that future is…
Muyu
2020 年 11 月 20 日
教育專欄精選好書

精選好書回顧|百萬粉絲經營法則

在每天超過六百億則貼文的世界, 如何創造屬於你的聽眾呢? 知名行銷媒體的經驗,讓他在不同的專業表演藝術者身邊近身觀察。與泰勒斯(Taylor Swift)的互動促使布蘭登探索社群媒體與粉絲經營的世界,在30天的時間裡面,創造出百萬粉絲經營法則,他說:粉絲經營不是要爆量成長或一夕爆紅,而是要持續穩固有品質的內容以及長期與觀眾/聽眾的連結。 當你不知道什麼是有品質的內容,「向你的群眾提問永遠是個好策略。」不同的媒體存在不同的特性與群眾,每一個粉絲經營者都應該依照不同的對象來設計自己的內容。與其說這是一本社群媒體的經營工具書,其實,這也是一本數位時代的思考導論。 駭客式成長(Hacking Growth) 駭客式成長指的是透過掌握社群媒體的規則來規畫最有效率的成長策略,在本書中,布蘭登首先指出『你認為百萬粉絲值多少錢』的概念,來提出經營粉絲不善用廣告是很難達成的。以布蘭登在北美的觀察經驗為例,他認為要在30天內突破百萬粉絲,大約需要7500-8000美金的廣告預算(約為225000-240000新台幣),並且搭配非常嚴謹的廣告策略,才有可能達成,這聽起來不是一個小數字,「但是如果是實現夢想的成本」,導讀CEO慕羽說,「你願意為你的夢想付出多少呢?」。 布蘭登目前已臉書(Facebook)作為主要的發展媒體,主要是因為目前為止臉書仍然是世界使用率最高的社群媒體平台,此外,臉書的設計基礎就是鼓勵人們互相分享,而創造有分享的內容,是經營粉絲群眾的核心目的之一。慕羽進一步補充,根據1514位民眾抽樣研究指出,目前台灣臉書的使用率約達99%,Instagram則佔約39%(其中女性佔比較高,年齡層集中在30歲以下),第三順位則是Twitter佔比約6%(主要使用者為20-30歲),後續依序是PTT(1.4%,25-29歲)、微博(1.4%,20-24歲以及45-49歲)、Dcard(1.3%,20-24歲)、LinkedIn(1.2%,25-39歲)、噗浪(1.1%,20-29歲)。因此,針對低年齡層仍有較大佔比的臉書與Instagram進行內容經營,在台灣也是非常適用的。針對在臉書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細節與原則,布蘭登在書中也有詳盡的說明。 除此之外,書中引用溝通心理學的流程溝通模式來介紹內容的設計可以遵循的不同法則,慕羽則以台灣在本次疫情裡的狀態為例,指出在不同的模式中可以應用什麼樣的關鍵字句來闡述給特定的模式者: |思考者(Thinker)-邏輯型-台灣在疫情防治與患者康復率上,比起亞洲其他地區,本土案例的比例與康復的比例分別是…… |堅持者(Persister)-價值型-我們相信!台灣做的成就,可以幫助這個世界,實現更好疫情防治策略! |調和者(Harmonizer)-仁心/感覺型-我們對全球的危機感同身受,我們了解孤立無援的感覺,我們…… |想像者(Imaginer)-想像力-試想,如果今天全球可以團結一致共享疫情資訊…… |叛逆者(Rebel)-幽默感-雖然,台灣抵擋不了假新聞,但是我們抵擋了新冠肺炎… |推廣者(Promoter)-魅力-說到底,這是全世界最美麗與堅強的島嶼。 在導讀的最後,慕羽引用作者提到的不同媒體平台特性,總結台灣近年來使用不同網路社群的資料指出,台灣人現在平均每天上網接近8個小時,手機與移動式裝置就佔了將近一半,在未來可見的發展趨勢中,與網路密切關聯的生活只會越來越緊密,我們必須要意識到的是,粉絲經營在社群媒體上並不是一場百米衝刺,而是一場比馬拉松更長遠的慢跑,所以,我們必須做的是持續推出有意義的內容,並且誠心對待每一個平台的追蹤者與粉絲。 CEO創讀會精選金句 貼文比不上按讚,按讚比不上分享,你要創造值得分享的內容才行。 越早開創屬於自己的內容,越早開始掌控自己的人生。 為什麼我們喜歡分享?因為我們認為這麼做顯得我們更聰明,讓我們看起來好像可以幫助到人,也更凸顯自己的見識不凡。 不是測試五個廣告,也不是測試十個,而是願意花幾個月的時間測試幾千個。 你不會因為每天發文而獲得快樂,但是你可以創造為自己與粉絲帶來快樂的發文。 如果只有五年可活,你想要做的事情是什麼?如果剩一年呢?
Muyu
2020 年 11 月 1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