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設計系列座談」
歡迎 MOI Education 登場

「MOI 是誰?」

「MOI 從哪裡來?」

「MOI 往哪裡去?」


是三場小型教育設計系列座談中的對話主題。

從 2018 年 09 月 15 日公司成立以來,這是 MOI 首次與外界交流的活動。

小場工作團隊

帶著大家飛到印尼聽聽我們成立的故事,再飛回台灣聊聊 MOI 在教育界的定位。很多人參加座談後仍對 MOI 產生很多的疑惑,對!沒錯,「不確定性」就是我們想帶大家的感覺,從創立之初團隊就持續在做市場分析,但我們始終沒有忘記 MOI 誕生的使命,也就是我們起初心裡對教育共振的那一份激動。這無法量化成任何精確的數字,更沒辦法在消費者面前鐵口直斷地說:「這產品就是教育的萬靈丹!」因為,教育是一項與「人」息息相關的志業,做了再多的事情,依舊要回到對「人」的關懷,所以如果你問 MOI 到底想做什麼?設計師們就會說:設計出讓「人」感到「美」的作品。

在教育設計座談中,我們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合作,端出了「教育是萬學之子:教育 4.0 概念宣傳影片」的作品,提出 MOI 對未來教育的一套核心價值,其中也帶領大家藉由「設計思考」流程,共同激盪彼此對未來教育的想像,當天討論的主題是這樣的:

  • 三十年後的未來世界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需要具備什麼樣的特質/技能/工具?
  • 三十年後的未來世界是什麼樣子?
  • 未來世界是如前面夥伴所描述,
    那學生會需要具備什麼樣的特質/技能/工具?

從未來思考現在,展現出 MOI 設計師們對未來教育的前瞻視野。接下來的「真確思考」直接打破平時人們對資訊掌握與瞭解的過度自信,設計師模擬歹徒綁架的故事情節:在你回家的路上,不幸被突如其來的歹徒打昏然後被綁在麻布袋中,你有辦法依照現有的資訊,抓出真正的歹徒嗎?你聽到了什麼?你又是如何判斷的呢?透過實際操作的活動環節,讓大家從現有資訊裡提出抓出真正歹徒的思考策略,這更是我們面對資訊爆炸的現在與未來,真確思考所提醒我們的事情!未來資訊超載,大數據更是充斥在我們生活中,設計師又帶給大家另一個「機率思考」的生活實例:在 1/19 的教育設計座談中,出現生日差一天以內的參與者,這比例有多高?讓參與者了解到數字、機率與我們生活的密不可分,以及破解我們對日常數據的天大誤會。

教育設計系列座談的一些幕後花絮

每一場系列座談前,MOI 教育設計師們總是不停歇地來回激盪。

在每週三晚上的四小時裡,設計師們會坐下來思考未來課程的規劃,從理論、從文獻、從生活裡,處處都是我們創作的養分。即使 MOI Education 是新創團隊,但我們深刻了解到:要開創教育新局,理論基礎與原則規準是不能缺少的,否則就容易落入另一種極端性的教育方式!

在每週二早上六點四十五分,設計師們會開啟線上會議,我們稱之為不喝茶的早安茶會,大家會互相聊聊近況並且與遠在波特蘭、聖地牙哥的夥伴們進行資訊交流。如果你對 MOI 設計師們有一點點的了解,你就會知道每個人平時都有工作、學業要顧,即使夥伴們都分散在世界各地,但我們堅信唯有連結各領域夥伴們的力量,MOI 才可能對教育有更往闊的視野與理解。

除了從書中找尋教育設計的素材外,實地學習更是不可或缺的養分。在 2018 年的 12 月,設計師們展開兩天一夜的宜蘭專業發展培訓,親自去各種場域體驗學習並且思索教育設計工具應該如何運用,就例如:酒廠的釀酒過程,是系統思考的運用;在沙灘上作畫,是把抽象語言轉化為具體圖像;體驗食農教育課程,是汲取完整課程設計的能動性;用北海岸的美麗景緻,實際操作「再創作」的思考工具。MOI 設計師們大費周章走遍各場域,為的就是實踐未來教育願景的「場域經驗」、「無時空限制」與「生活導向」。

剛才所說的一些花絮,就只是 MOI 設計師們創作歷程的一小部分,真的只有一小部分。未來,總是有無限寬廣的探索空間「如果我們還在用上一代教育我們的方式做教育,那我們的孩子怎麼會有能力面對未來呢?」所以探索、創作、再探索、再創作,是我們「教育設計師」存在的使命任務。

宜蘭專業發展培訓

教育設計系列座談活動-黃皮書座談場次

在經過一系列對教育設計的探索與定位,MOI 在 2019 年 02 月 24 日舉辦年度教育設計黃皮書座談,邀請關注教育的各行各界人士共同交流與激盪。在座談過程中,MOI 分享了國內外教育專業人士、新創組織與機構的專業見解與對未來趨勢的觀察;透過篩選自教育設計師、專家學者與教育機構、系列座談參與者三個面向所關注的教育未來議題,在黃皮書討論會中選出四個核心議題進行深度的探討與交流;在活動的尾聲,MOI 的教育設計師們也首次正式發布六項教育設計作品,展開「今天,MOI 要重新設計教育」的使命宣言。

中場活動

MOI 的新世界提案

教育設計黃皮書座談,就是MOI的新世界提案。在開場的時候,設計師慕羽首先說明了教育設計中「傳達理念」與「解決問題」的雙重性,另一方面透過整合 MOI 教育 4.0 的價值系統來向參與者們說明教育未來的可能性(永續學習者、生活導向、隨時隨地的學習、嶄新評量、場域經驗、個人化、師徒關係、資訊素養、學生所有權,詳細的說明可以參考 下一個十年)。在說明永續學習者的核心價值時,不少參與者先是發出了問號般的表情,慕羽解釋說:

「學習不只是從外在世界吸收知識與經驗,同時也是在理解如何從內在世界付出價值與帶來影響與貢獻,當內在世界與外在世界的雙向流動平衡時,那樣的狀態,就是永續。」
中場活動

在這樣一番詳細而具體的說明後,參與者們有感的點頭表達認同,其中一位在大學擔任講師的參與者說明在 MOI 所提出的教育 4.0 趨勢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螺絲的故事。在 2017 年,一次前往印尼雅加達交流見習的旅程中,設計師們前往台商企業經營的螺絲工廠,老闆在解釋螺絲製作過程時,特別提到在製作螺絲的精緻度上,工廠的機器是以 1 公厘為單位,但在檢驗螺絲規格的儀器上,卻是以 0.1 釐米為單位。

「因為喔,如果你想要進步,要知道怎麼樣可以做得更好,那個檢驗品質的工具就一定要比製作的工具更好,才知道接下來怎麼改善,有多少空間。」

這樣的概念,也完全適合應用在學習上,如果我們想要知道進步的方向與改進的空間,對學習的評量工具一定要比學習工具本身更加嚴謹精緻。這便是嶄新評量所蘊含的概念。而透過教育設計發展嶄新評量的概念與工具,也是 MOI 成立教育設計社群所想要完成的核心任務之一。

世界專家的教育串燒

在介紹完 MOI 對未來教育的提案之後,設計師品慈透過 Kahoot 線上工具與參與者們進行「MOI 知多少」的互動遊戲。緊接著透過賓賓果果活動介紹與世界專家交流與互動的過程,關於專家觀點以及與教育新創組織的分享,我們單獨彙整為 世界教育串燒 章節。

教育設計黃皮書討論會

透過 2018 年至 2019 年初的彙整,MOI 教育設計師們一共篩選出九項年度核心提問,分別為教育設計師議題(如何在中等教育現場實施個人化、如何成為一個永續學習者、什麼是一個理想的學習社群)、教育專家議題(資訊超載社會如何互動與參與、如何喜歡上學習這件事、如何打破單一價值的社會)、參與者議題(什麼樣的議題應該或不應該放入學校教育、教育如何發揮其社會功能、技職教育的發展何去何從)。經過座談參與者的共同討論,本次活動聚焦於探討

  • 如何在中等教育現場實施個人化
  • 如何喜歡上學習這件事
  • 什麼樣的議題應該或不應該放入學校教育
  • 教育如何發揮其社會功能」四個提問深入探討。

黃皮書討論會總共分為四輪,各組別透過在四個提問中尋找子議題聚焦分析後,與不同組別進行初步交流,再依照交流的反思與回饋修正及再討論議題觀點,最後,教育設計師們加入各組提供教育設計的不同觀點與思考工具。其中,各組的核心討論觀點包括:

  1. 在中等教育中提倡主動嘗試的學習氛圍,讓學生依照自己的方法發展問題解決的歷程;
  2. 在學校中透過差異化學習、學習風格進行分組教學,與學生興趣與生活經驗連結,提供確實可以應用於生活的知識價值與能力;
  3. 體制外的教育環境不僅要提供不同的路徑,也要與體制互動建立能透過不同方式讓學生展現學習成就的包容性與多元性;
  4. 教育議題的選擇必須要結合與學生脈絡相關的元素,而非僅是為了特定議題而「必須」融入學校教育。

綜合上述參與者的觀點,教育設計師們將本次討論的核心項目與問題納入 2019 年的教育設計提案中進行思考,在總結黃皮書討論成果時,每位參與者都針對討論的內容進行了一句心得的總結,一位從事教育基金會工作的夥伴說:「參加 MOI 的座談會,真的會覺得,教育就是有無限的可能。」另一位從事英語教學的老師也說:「A mind is like a parachute, it doesn’t work if it is not open(心靈就像是降落傘,你不打開他,他就沒有用)」。MOI 也有這樣對未來教育環境的想像:充滿各種可能性的奇形宇宙,每一個人都能展現自己的獨一無二,而且可以「求同存異」的共榮與共存。

中場活動

MOI 的教育設計作品展

在黃皮書討論暫告一個段落之後,MOI 的教育設計作品展正式上線,設計師透過兩輪自由跑關的分享形式,向所有參與者發布四大奇形課程與設計諮詢。分別包含了透過實際體驗互動的影響力溝通;兩位設計師搭檔演出的與世界攪和;結合影片介紹與示範的全能媒體創作人;概念介紹與 QA 問答的生涯樹與分類帽;以及為了提升課程個人化與師徒關係特別融入的設計諮詢,不僅在參與者的回饋中獲得好評,也有不少的夥伴主動希望能跟進後續的課程發展,MOI 的設計師還特別說明:「哎呀,我們主要還是先把焦點放在 15 到 20 歲的學生身上啦!」

在整場活動的最後,大家一起為 MOI 的教育設計黃皮書座談劃下完美的逗點,品慈補充說:其實不管是在旁邊聆聽或是加入討論,都是非常非常享受的。慕羽也用英國就業與退休部發展政府策略的例子與大家說明:這樣輕鬆愉快、投入而自在交流的氛圍,就是一個好的點子誕生的氛圍。原來,這一整場的設計座談,本身就是一種教育設計社群的討論方式,MOI 的奇形宇宙,已經開始迅速擴張。更令人好奇的是,在 2019 年裡,MOI 究竟打算推出什麼樣的教育設計提案呢?讓我們擦亮眼睛,持續關注。


教育設計系列座談 & 教育設計黃皮書座談 專案團隊
專案負責人:林品慈、陳冠廷
行政規劃:劉晉呈、王慕羽
技術支援:楊淳佑、劉晉呈
課程團隊:彭珮慈、柯喬元、曾昱儒

中場活動